董总乐见联合政府成立 冀保障母语教育维护多元根基

董总乐见联合政府成立 冀保障母语教育维护多元根基

董总文告

2022年11月24日

董总乐见联合政府成立

冀保障母语教育维护多元根基

 

我国实现第三次政权和平转移,为民主转型写下崭新一页。董总乐见第十五届大选后的政治僵局落幕,在此祝贺安华出任第十任首相,期许新政府保障母语教育发展,守护多元社会根基。

 

新政府任重道远,内外挑战艰巨,必须迎难破局,让国家重返正轨,凝聚民心。我们希望新成立的联合政府有志一同,致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着力改善民生,让国人感到新气象、新希望。

 

与此同时,我们也期许新政府落实选举承诺,戮力保障多源流教育体系的发展,维护母语教育的平等权利。唯有认清多元社会现实,贯彻多元开放的施政理念,才能维系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这是我们对新政府最殷切的企盼。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2021年10月12日

 

董总针对今年华文独中获得财政部1500万令吉特别拨款过程中所引发的议论,发表文告如下:

 

1. 董总向来秉持 “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 的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维护和发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因此,我们欢迎联邦政府、各州政府、执政党和在野党,支持和帮助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以及各族母语教育的发展。

 

2. 无论是国阵政府在过去个别拨款给一些华文独中,抑或是希盟政府连续两年在预算案中编列独中拨款,以及现任政府拨款给全国华文独中,董总都一律给予公开的肯定(参见备注)。

 

3. 董总是关心政治、超越政党的民间教育组织,任何协助华教和母语教育的政党,我们都会肯定其努力,同时予以监督和建言。我们始终实事求是,从不偏袒任何朝野政党,我们对历届政府所发表过的文告都是铁证。对于近日董总主席陈大锦在独中特别拨款方面的言论引起热议,尤其是一小撮党同伐异者,以及一些不了解事态来龙去脈的人,在未经查实下,轻率地发表偏颇之见,此举不仅有失公允,更误导群众,本会对此深表遗憾。

 

4.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一路走来艰苦卓绝,如今面对着疫情和国家经济受到冲击,加上近年来,种族和宗教极端分子频频挑衅,在单元化政策笼罩下,华教发展益发困难。因此,各族人民、朝野政党和民间组织,更应专注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多元包容、开明思想、民主建设和良好施政,以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国家进步。

 

备注:

(一)在 2019年全国华文独立中学和新纪元大学学院拨款移交仪式上,董总主席陈大锦提到:“我们衷心感谢希盟政府对3所民办大学学院及全国华文独中,以及包括关丹中华中学的照顾,这说明509政权替换的确为华文教育带来了曙光和希望,我们相信在新政府的开明领导之下,华文教育的发展将欣欣向荣,展现新气象。” 陈主席也指出:“对于中央政府历史性的首次在年度财政预算案中编列拨款马币1200万予全国华文独中,董总对此表示激赏。”

 

(二)对于希联政府在2020年财政预算案的拨款,董总在文告中指出:“财政部继2019年后再次拨款新纪元大学学院、韩江传媒大学学院和南方大学学院各200万令吉作发展用途,同时也拨款1500万令吉予全国独中。这项农历新年前夕的礼物,得以减轻民办大专的财政压力,相较去年还为独中增加300万令吉拨款,代表希盟政府对非营利教育机构的重视。”

 

(三)对于全国60 + 2 + 1所独中今年同样获得财政部拨出1500万令吉拨款,而全国独中已在最近几日陆续收到这笔款项。董总主席陈大锦受媒询问时形容,“这项好消息犹如’及时雨’并感谢当局俯顺民意,体恤,认同与支持民办华校。”

教育部应公布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特别招聘名额 董总呼吁大学毕业生和将毕业者踊跃申请教职

教育部应公布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特别招聘名额 董总呼吁大学毕业生和将毕业者踊跃申请教职

董总文告

2021年7月9日

教育部应公布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特别招聘名额

董总呼吁大学毕业生和将毕业者踊跃申请教职

 

针对教育部通过教育服务委员会(SPP)从7月7日至21日,进行一次性的特别招聘计划,以期招收1万8702名具备大学资格和DG41等级的新教师,并将于10月分阶段安排他们上任执教,解决当前迫切的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董总对此特发表文告如下:

 

我们欢迎教育部和教育服务委员会推行的这项特别招聘新教师计划,并呼吁有关当局在近日内快速公布中小学各学科,包括华小各学科和中学华文科的新教师招聘名额,让申请者参考和适当地选择学科,以填满各学科招聘名额,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偏科现象,即太多人一窝蜂申请一些学科,其他学科则缺人申请,进而导致许多人被淘汰,未能填满招聘名额。

 

教育部允许这项特别招聘教师计划,公开让马来西亚学术资格鉴定局(MQA)所承认和教育服务人员招聘系统(mySPP)所列明的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外国大学的教育系毕业生,以及就读大学最后一学期的在籍学生申请有关教职。该部也承诺,如果来自教育系的申请者人数不足,将接受来自非教育系的申请者,以填补名额。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次特别招聘计划并没有为华小招聘学前教育教师,这将不利于全国华小学前班的发展。

 

长期以来,华小都一直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尤其近年来,师训华小组的多个学科课程(如马来文、美术、体育、音乐、设计与工艺、咨询与辅导、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都因缺人申请,而未能填满招生名额,另一些学科(如华文、数学)却因太多人申请导致许多人不被录取。此外,国中和国民型中学也长期缺乏华文教师。个中原因包括教育部的师资统计数据,与各华教团体从各地华小收集的师资短缺数据之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另曾多次发生师范毕业生空等许久仍未获派到华小,迫使部分人另谋他业,形成师资流失。

 

从统计上看,师资的招聘名额、录取人数或面试合格的人数,应远超出按法定年龄退休、提早退休和离职的师资人数,并解决错配的教师教学科目标签 (pelabelan guru),以便根据准确的师资数据和时间进度,来预估各学科教师和正副校长的师资需求、供应和短缺,进而缩减师资空缺差距,才能有助于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因此,教育部此次推行的特别招聘教师计划,是一个让年轻人成为教师的难得机会。董总呼吁来自教育系和非教育系的毕业生,以及就读大学最后一学期的在籍学生,踊跃提出申请,并细心阅读和了解教育服务委员会网站(https://www.spp.gov.my/hebahan.html)里所列明的教师招聘细则和申请程序,避免申请出现失误而错失成为教师的良机。此外,申请者应注意所招聘教师的执教学科和地区。

 

教育服务委员会特别招聘的华小各学科教师和执教地区

执教学科 执教地区
1. 华文 西马半岛
2. 马来文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3. 英文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4. 咨询与辅导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5. 数学 西马半岛
6. 音乐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7. 体育与健康教育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8. 特殊教育 西马半岛、砂拉越
9. 道德教育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10. 美术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11. 设计与工艺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12. 历史 西马半岛、沙巴、砂拉越

工大泛宗教化腰斩艺术座谈 禁制文化交流戕害学术自由

工大泛宗教化腰斩艺术座谈 禁制文化交流戕害学术自由

董总文告

2021年6月14日

工大泛宗教化腰斩艺术座谈

禁制文化交流戕害学术自由

 

董总批评工大校方将文艺活动泛宗教化,为回应该校伊斯兰中心关切,日前临时腰斩舞蹈名家南利依布拉欣的艺术线上座谈。此举不但戕害高教学术思想自由,形同禁制跨族群文化交流,无助于多元社会的沟通与理解。

 

南利是声誉崇隆、闻名海内外的舞蹈名家,多年来宣扬印度古典舞蹈,致力于文化艺术交流。工大当局煞有介事,以内容敏感为由制造紧张氛围,企图把文艺活动泛宗教化、污名化,藉此阻隔跨族群的文艺观摩。只要大学校方继续秉持权力傲慢,类似对文艺活动的昧理打压,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这种凡事过度政治化、宗教化或种族化,甚至无限上纲的結果,唯恐令社会陷入意识形态的死胡同,妨碍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发展。

 

我国大学在世界排名的表现不尽理想,学术自由的处境却也尤其严峻。大学积弊日深,近年来高教界丑闻屡传不鲜,打压学术事件亦时有所闻,社会言论皆忧心本地大学的学术自由与教育素质。大学发展必须挣脱官僚化积习,而不是以强势的行政机制主导。工大校方应当维护学术自由,包容异见,不应以一己的宗教意识形态,任意干预校园自主与讲学自由。

 

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的基石,没有学术自由,则象牙塔内断不能自由地陈述其理念,最终危害的是学生的受教权与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知识文明也无法累积。大学教育必须回归教育主体性,我们希望各界公民组织莫再沉默,应该登高疾呼教育勿泛宗教化、声援学术自由,因为缺乏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精神的大学,不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更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吁请政府透明化疫苗管理 加强宣导提速接种解民困

吁请政府透明化疫苗管理 加强宣导提速接种解民困

董总文告

2021年6月7日

吁请政府透明化疫苗管理

加强宣导提速接种解民困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政府于6月1日起实施全面行动管制令(FMCO),社会经济领域深受打击,中下阶层生活陷入窘困。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日前宣布,所有学校在年中假期后,需展开长达25天的居家学习(PdPR)直至7月中旬的学校假期,致使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身心状态令人堪忧。对此,除了民间严守各项防疫措施,董总认为政府必须大幅加速接种疫苗计划,方能压平疫情曲线,阻止新冠病毒进一步扩散,以免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受到难以挽救的长期影响。

 

依据首相早前的宣布,我国将于未来两个月收获逾1,600万剂新冠疫苗,确保货源充足,而每日接种数量亦将达致15万剂。董总认为,新冠疫苗乃我国目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政府必须透明化新冠疫苗的管理,定期公布完整的相关资讯,杜绝贪腐滥权,确保公共利益获得保障。

 

如今,我国已成为东盟诸国当中新增病例最高,且新冠疫苗接种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根据《用数据看世界》(OWID)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我国完成第二剂新冠疫苗接种的人数只占全国的百分之3.48%,落后于印尼、柬埔寨和新加坡等国,而欧美国家如英国和美国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的人数已趋近国家人口半数,分别是39.48%和41.10%。由此可见,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进展严重落后,恐难达致今年杪至少有80%人口接种疫苗的群体免疫目标。

 

与此同时,我国登记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数虽已突破1,264万人,但仅占符合接种疫苗资格者的51%,各地亦频频发生预约者爽约之状况,显示民众对于新冠疫苗接种仍有所保留。我们认为政府应加强新冠疫苗接种之宣导力度,以解除民众对于疫苗的误解与顾虑,并且强化与私人医疗界的配合,加倍增设新冠疫苗接种中心或各类流动接种站,确保短期内覆盖全国各个范围,以方便民众前往响应,才有望加速接种效率。民众也须克尽公民责任,积极响应疫苗接种计划,方可早日完成群体免疫之目标,携手跨出新冠疫情阴霾,俾使我国社会日常生活得以返回正轨。

因应严峻疫情,检讨当前政策——董总对教育部的建言

因应严峻疫情,检讨当前政策——董总对教育部的建言

董总文告

2021年6月4日

因应严峻疫情,检讨当前政策——董总对教育部的建言

 

前言

近期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趋向严峻,逼使政府重启行管令,显示过去一年的防疫措施非但无法有效缓和疫情,反之持续恶化。我们认为在此紧急危难时刻,慕尤丁政府有必要痛定思痛,展现政治担当,重新检讨和调整抗疫政策,向失责高官问责,非如此无法战胜疫情。

 

董总作为民间教育团体,十分忧心疫情肆虐对本国教育的冲击。教育前线工作者在疫情压力下站稳岗位,竭尽所能使学生学习不致中断,故教育部高官更应发挥其领导的角色,针对目前各种困境,作出部署因应,俾使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是故,我们向教育部提出以下建言。

 

一、确保学校虽关闭,学生学习不停摆

a. 教育部在2020年针对全国67万名家长和90万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当中36.9%的学生缺乏网课所需的电子产品。政府去年承诺向B40家庭学生免费发送15万台电脑,惟截至今年四月才发放了逾1万3000台,显示这项由13家政府投资官联公司与政府官联公司共同耗资1亿5000万令吉的“精明倡议“计划进展严重滞后!教育部应即刻公开最新进展,并加速执行当中所承诺的数据连接供应。

 

b. 教育部今年二月推出教育电视台Didik TV KPM,以弥补网课无法普及的问题。然而,以华语和淡米尔语为教学媒介语的节目却明显相对缺乏,我们认为教育部需纠正有关偏差。与此同时,考虑到我国城乡社会生活条件悬殊,为照顾社会底层弱势学童的学习,教育部应更进一步采取网课、教育电视和教育电台三管齐下的方式,以减缓因学校停课影响学习进度。

 

c. 针对网络、电视和电台覆盖率不及内陆偏远与原住民地区,教育部应采用派发纸本学习作业或辅助课本的方式,让相关学生得以学习。

 

d. 针对身障特殊教育学生,教育部应予以关注,提供相关居家学习的特殊辅导和教学。因为这群体学生无法像其他学生般透过网课、电视、电台等一般远距教学方式学习。我们建议教育部制作的教学节目应附上手语。

 

e. 教育部应比照国外做法,制作相关倡导文宣(如短片、小册子),为家长讲解如何协助学生在家学习,以提升学生在家学习的效果。

 

二、持续追踪学生学习状况,关注师生身心健康

 

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忧心在疫情下,学校全面停课将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尤其社经地位弱势的学生,恐因持续停课无法跟上学习进度,从而无心上学或辍学。学生长期困在家里,缺乏正常社交生活,惟恐影响身心健康。同时,教师作为教学前线工作者,也需适应新教学模式而倍感压力。

 

b. 根据Project ID一项针对全国13至21岁的761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学生在转为居家网课学习后,身心健康变差。为此,教育部应设立长期追踪机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立针对性的补救教学措施,比照日本、中国等国征聘更多专业辅导人员,适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疏解心理压力。

 

三、学校教职员优先接种疫苗

 

a. 教育部较早前承诺将全国公私立学校(包括独中)教师纳入优先接种的群体,惟进展如何,尚待公开说明。

 

b. 除了教师外,我们建议优先接种群体也应包括学校职员、校工、保安和食堂贩卖部业者。

 

c. 建议政府比照新加坡的做法,让今年需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优先接种。此外也应尽速探讨12至18岁的学童接种疫苗的可行性。

 

四、经济剌激套配教育拨款

 

a. 政府因应疫情宣布的数项经济刺激套配与拨款,针对教育领域多集中在网课设置和教育电视的挹注上。在教育拨款方面,亦应关注各级学生因无法回校上课,影响学习状况等问题,从而扩大拨款,设置各项教学补救措施。

 

b. 疫情期间,非营利民办教育机构财务面对极大挑战。政府应完全豁免非盈利民办学校缴付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与相关税务,以减轻其财政负担。

 

c. 政府应积极拓展公私部门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提供税务减免等之奖掖,以推动私人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藉此引入更多资源,支援教育所需。

 

五、 改善学校管理与运作指南

 

a. 教育部和卫生部应设立联合工作小组,针对学校停课、开学、防疫措施密切协调沟通,统一口径,避免多头马车,造成决策混乱,令师生家长混淆。

 

b. 教育部今年3月开始分阶段让学生重返学校,但复课后陆续有师生确诊新冠,遂引发数十个感染群。对此,教育部应检视与改善现有学校防疫标准作业程序。

 

c. 教育部在复课的决策机制上,应考虑纳入地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另可考虑下放权力至地方,在根据教育部的指南下,按地方疫情发展决定学校停复。我们建议教育部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拟定的学校重开工作纲要(Framework for reopening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