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 | 文告与声明, 最新消息,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2025年1月11日
维护华小董事会主权
反对出租礼堂禁酒令
针对近期发生的多起华小礼堂出租遭禁酒限制的争议事件,董总深表关注,并严正谴责。华小礼堂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肩负起连接社区、凝聚华社的功能。然而,近期发生的种种事件,严重侵犯了华小董事会的自主权,也对社区的正常活动造成干扰。
- 维护华小礼堂的社区功能
华小礼堂数十年来都是社区联系的重要纽带,由于各地资源条件有别,华小礼堂成为举办宴会、庆典、体育、文化活动及社交联谊的重要选项,不仅促进社区凝聚力,也体现华文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共生关系。
- 董事会出租过程奉公守法
华小董事会向来谨慎出租礼堂,行事磊落,也未见当局明文规定禁止在华小礼堂内举办私人宴会时提供酒水,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因此,各方应继续合情合理合法地照常运作,避免政治化而造成不必要的对立。
- 反对不必要的干涉
对于个别地方政府或教育局官员以非正式通知方式,对学校礼堂使用提出限制的个案,董总严正反对。这不仅为学校带来困扰,也对社区活动造成阻碍。有关单位必须高度关注并介入,避免助长小拿破仑歪风。
- 教育与活动分离
我们强调,社区或私人活动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是分开的。在确保活动期间不会影响学生学习与校内秩序的前提下,学校礼堂的使用应保持一贯的弹性和开放性,方能有利于打造和睦的社区关系。
- 尊重多元文化与习俗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文化的国家,任何政策都应以尊重和包容各族传统与习俗为前提。各界在讨论相关议题时应保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共同维护社区关系,为多元文化社会的和谐共处贡献力量。
董总呼吁社会各界坚定立场,维护华小董事会主权以及礼堂的社区功能,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合理限制。我们相信,只有在尊重多元文化、保障学校自主权的前提下,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发展。
2024年10月19日 | 最新消息,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2024年10月19日
新财案须确保公平施政
拨款透明始能纠正偏差
2025年财政预算案日前出炉,其4,210亿令吉总开销再创史上新高。虽然政府声称将致力分阶段降低财政赤字,不过仍维持扩张式预算。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尝言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还指出 “不患寡而患不均”,首相安华应纠正过去的政策偏差,确保公平分配国家资源,让全民都能受惠。
在新财案各项拨款中,教育领域共获821亿令吉,其中641亿令吉为教育部历来最高,高教部则获180亿令吉,一共佔总拨款的19.5%。政府重视教育投资,欲提升国民素质,增进国家竞争力的决心值得肯定,希望各项拨款能有效到位,消除繁文缛节,杜绝任何贪污浪费。
自2023年起财案未再列明各类型学校所获拨款数额,我们促请当局厘清各源流学校拨款等具体细节,并彷效砂拉越列明独中拨款,且应支援三所华社民办高等学府。与此同时,政府应公佈获拨20亿令吉提升和维修的学校名单,所有类型学校,只要校舍残旧亟待修葺都不应成为遗珠。
至于明年即将兴建的44所新学校,当中是否包括华淡小,应予以说明。此外,这些即将建设的新学校,会否被纳入教育部早前提倡的 “捐资建校(derma dan bina)计划”?我们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政府责无旁贷。虽然企业以企业社会责任原则支持建校,但政府不能以企业捐建来逃避建校的责任,毕竟既有热心又有魄力的企业可遇不可求,未必能形成充分的保障。
再者,政府应一视同仁对待政府资助学校和政府学校,由政府承担所有水电费、排污费和电话费等开销;简化维修拨款程序,将各源流学校的增建、迁建、扩建和重建拨款纳入财案,包括充分拨款和拨地,以及科学地根据人口结构和实际需求来兴建足够的学校。
各类发展拨款应直接汇入董事会帐户,避免过去 “三万变三千” 的事件重演。非营利组织和民间教育机构应获豁免税务,也免于缴付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
此外,政府应正视华小、国民型华文中学及国民中学母语班长期面对师资短缺的问题,针对性分配拨款予以解决,包括聘请临教和代课老师,才能保障教育前线工作不受耽误和干扰。
财政为庶政之母,开源节流、降低赤字与政府债务是首要任务。新财案侧重改革扶贫措施,削减不当补贴,提升工资收入,绝对是正确的方向。我们呼吁政府继续加强公共财政纪律,坚持财政稳健,创造应有的收益与价值。切记适时增加债务还本,逐步降低赤字,充实国库收入,同时未雨绸缪,提升因应未来所需的财政韧性,方为全民之福。
2024年10月4日 | 文告与声明, 最新消息
董总文告
2024年10月4日
华小教师大批调职事件
董总促教育部介入纠正
董总高度关注柔佛州内多所华小资深教师遭大规模调职一事,促请教育部和州教育厅及时介入,下令暂缓执行,并且纠正教育局的仓促指示。
本会认为,任何大幅度调职,理应在新学年开始前进行,而非选在学年末期。特别是在同一个地区及时间点,有超过一百名教师被集体调职,绝对是本国教育界的首例。柔州教育局有必要说明如此大幅度调职的时机和理由何在。这项突如其来的调职令有欠妥当,无论对学校和师生都有重大影响。
首先,不但直接冲击各校行政,严重扰乱教学安排,相关教师的生活作息和平日通勤亦备受影响。此举唯恐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更多教师申请提早退休,再次加剧华小师资不足问题。此外,学生也被迫重新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日常学习必然受到影响。
由于城乡差异所致,每所华小的校园文化、学生来源、资源条件等或有所不同。资深教师长年累积的教学经验,有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营造特有的校风。为此,教育部有必要审慎检视如此大规模调职的利弊及其必要性,任何调派安排,应避免衍生乱象,凡事须以学校运作和学生学习权益为重。
2024年9月7日 | 大会声明
第95次董总各属会联席会议大会声明
2024年9月7日
一、董总争取政府承认统考的立场贯彻始终,历年会员代表大会的提案皆清楚表达此鲜明立场。我们郑重呼吁曾在竞选宣言中,许诺承认统考的各政党,特别是组成团结政府的希盟和国阵,应联手合作兑现竞选宣言,采取积极行动,促成统考文凭获得承认。我们重申,承认统考属教育课题,社会各界,尤其是朝野各党应摒弃政治考量,从教育专业及学术的角度出发,接受华文独中统考证书,作为进入国立大学及公共服务机构的录取资格。
二、华小、国民型华中及国中华文班,师资短缺问题多年来未获妥善解决,已严重影响华校教育质量。董总要求教育部成立“华校师资特别委员会”,邀集董总、教总、全国校长职工会、全国华小校长协会等华教团体,以及教育部负责师资事务的相关部门,全面探讨及妥善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三、董总要求教育部增加教师学士课程 (PISMP)、统考教师学士课程 (PISMP-UEC)的华文组录取名额,以充分应付华小师资需求。
四、身为国民,董总肯定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并认同各族学生必须掌握好国语。从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各源流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本存有差异,因此应根据学校及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包括第二语言教学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确保国语学习取得实质性成效。
五、董总对今年国庆庆典上展现多元和扫贪的节目呈现表示肯定,并吁请政府在所有施政上,也秉持多元和扫贪的理念,促进各族间的和谐关系及正面发展。
2024年8月5日 | 董总文告
董总文告
2024年8月5日
董总坚守争取承认统考
期盼朝野民间合力促成
董总期盼曾在竞选宣言中,许诺承认统考的各政党,兌现竞选宣言,承认统考。特别是在执政联盟的希盟和国阵所组成的团结政府,应联手合作,采取积极的行动,促成统考的承认。
统考自1975年顶着执政当局的政治压力举办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兢兢业业、知难而进、精益求精,始终守护统考的素质和不断拓展学生的升学管道。如今,统考文凭不仅受国外大学广泛承认,亦为具官方背景的马来西亚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承认为本国私立大学入学资格之一,而且教育部管辖的师范学院,也接受持统考文凭的学生报读。
数十年来,董教总一直透过各种方式,积极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并要求各界,尤其是朝野各党摒弃政治考量,而是从教育专业及学术的角度出发,尽速接受华文独中统考证书,作为进入国立大学及公共服务机构的录取资格。这些努力促成承认统考课题,成为2018年全国大选时的朝野共识,当时执政国阵和在野的希盟,都将之列为竞选承诺。
然而,尽管我们数十年来坚定履行争取政府承认统考的责任,历届政府始终没有合理地行使其是否承认统考的决定权。如今,朝野各党皆曾经或正在执政,董总期盼各政党,特别是在执政联盟的希盟和国阵,所组成的团结政府,行使其主动权促成统考的承认。
一如STPM、IB与A Level,独中统考同属学术评量,因而承认统考是学术与教育课题,各界理应就事论事,理性探讨,切勿将学术课题政治化或种族化。
独中长期为国作育英才无数,独中毕业生及统考文凭持有者对我国的贡献亦有目共睹。华文独中统一课程,包括历史科在内,皆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方针,拟订课程标准过程中,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考蓝本,并规定国语为必修科目之一,符合国家宪法与国家多元教育原则。国家唯有培才惜才留才,遏阻人才外流,才是经济转型和升级之钥,也体现我国多元社会的进步。
董总呼吁在竞选宣言中,许诺承认统考的各政党,兌现承诺,这是各政党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2024年7月22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4年7月22日
董教总斥雪伊青煽动炒作义演
捞取政治利益,伤害族群关系
董教总严厉批评雪州伊青团长借故挑起 “TIGER星洲华教义演”,不惜捞取政治资本,企图煽动族群情绪,破坏各族群间相互尊重和友好关系。
雪州双溪比力智明华小日前举办慈善华教义演,筹款兴建学校礼堂,遭雪州伊青团指责校方不敏感,涉及啤酒公司赞助,伊青团以此炒作,煽动族群课题,其实是剑指当天受邀出席的副房屋部长、同时身为诚信党妇女组主席,亦为伊党政治对手的艾曼阿蒂拉。我们对这种借题发挥,为了攻击政治对手,而严重伤害我国族群关系的手段,深感厌恶。
教育部随后表示高度专注之余,声称将调查此事。为此,我们有必要提醒当局,应恪守专业理性判断,切勿随政治语言起舞。 特别是教育部在声明中也有强调要严正看待学校举办由啤酒公司赞助的慈善活动,而且也提到禁止学校从酒精产品的收益中接受捐款,我们认为教育部有必要对此作出明确说明,以免对华小的筹款带来阻扰。
需知道,华校长期面对校舍失修、基建及经费不足等问题。过去三十年来,TIGER啤酒公司与热心人士积极为华校募款,为全国数以百计华小募集过亿令吉的义款。这些造福莘莘学子的善举,应获表扬,如今却被歪曲事实,意图制造族群矛盾,破坏社会和谐。
像TIGER啤酒公司这样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 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民间支持教育发展,企业发挥社会责任,将令资源筹措事半功倍。只要有关公司企业属于正当经营,并无附带任何条件,各界应当乐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协助各源流学校的发展,政府也应该持开明态度,鼓励企业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