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5月6日
针对华小近日又接获当局的指示,以向四年级家长发问卷是否同意在四年级的马来文科推行介绍爪夷字,董总和教总(董教总)深表遗憾,并发表文告如下:
- 董教总表示,教育部在过去两年来的调查,已经证明绝大部分的华小家长都不接受现有四年级马来文课本介绍爪夷字的模式。华教团体已经多次表明当局没有必要再进行相关的调查,因为这不但毫无意义,也浪费资源。有鉴于此,对于教育部无视民间的声音,今年再次展开相关的问卷调查,董教总深表遗憾,并促请教育部取消派发相关的问卷调查,以免再次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 自教育部2019年提出要在华淡小四年级马来文科推行爪夷字的课题发生以来,董教总和国内各华团,以及印裔团体就已经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看法,包括要求教育部以多元的方式来推行,以符合我国多元种族的国情,而不是仅仅介绍爪夷字。遗憾的是,教育部不但没有正视和接纳华团和印裔团体的看法,反而是继续推行这项不当的措施,引起华社和印裔社会的强烈不满。
- 董教总表示,随着教育部已在华淡小四至六年级的马来文课本推行爪夷字的介绍,而且教育部也曾表示,一旦完成此阶段爪夷字的学习课程,将全面检讨内容与模式,因此,目前已经是时候教育部对这项不当的措施进行全面检讨,并采纳华团和印裔团体的建言,以多元方式在小学马来文课本介绍各族文字书法艺术,让学生了解与学习各族群的文化特色,而且这才符合我国多元族群、语文、文化和宗教的实际情况。董教总促请教育部尽速成立一个涵盖各群体代表的委员会,包括委任华教团体和淡米尔教育团体的代表参与讨论,以一劳永逸解决这项备受争议的措施。
2022年3月18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3月18日
中文博士班答辩语言莫违常理
吁南方大学学院继续据理力争
董教总对日前南方大学学院中文博士课程为符合大马学术鉴定机构(MQA)的指南和条例,改用马来语或英语进行论文口试答辩一事深表关切。我们认为MQA的相关规定,有违学界常理,必须予以检讨,并呼吁南方大学学院校方继续据理力争,勿忘当年创校宗旨和精神。
本地公私立大学中文系之学术教研工作,不时受到政府相关机构僵硬的语文政策干扰,包括硬性规定中文系硕、博士毕业论文需以马来文或英文书写就是一例。此次南方大学学院受限于MQA规定,将该校中文系博士班论文口试答辩改用马来语或英语,再次反映本地大学管理机构的狭隘、循旧与落伍,无视当前的学界常理和潮流。
事实上,大学研究所阶段重在师生间自由研讨,探索学问,从而培养未来教研人材。因此大学管理当局理应从尊重学术自主的角度,允许大学师生间,在有利该学问的探究和累积的前提下,自由决定使用何种语文书写论文和答辩。何况,一般国外大学的语文学系,对系内师生能够运用相关语文从事论文写作发表,皆十分鼓励和肯定,不论对学系和个人的发展来说,都能对学术表现带来加分的效果,以美国芝加哥大学德文系为例,就允许博士生使用德文撰写学位论文。 (https://german.uchicago.edu/graduate/dissertations)
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高教主事者,诸如公立大学管理层、MQA等单位需重新检讨目前对本地大学中文语文教学所做的语文规定和限制,让本地大学中文学系的教学与研究回归学术正轨,而非以政治挂帅或语文政治意识型态横加干预和限制。
南方大学学院做为华社首所民办学府,肩负着发展本地华文教育的历史使命。做为华教同道,我们深知华教办学的艰苦,惟民办大专学府在追求发展和茁壮的道路上,需不忘初心。因此,我们吁请南方大学学院管理层,在面对MQA不合理及违反常理的非学术必要性的规定时,应据理力争,严守华教大义和创校理念。
2022年3月4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3月4日
以师生利益和教育大业为前提
董教总吁各造异中求同寻共赢
针对吉隆坡启智华小新校舍土地拥有权的事件,董总与教总深表关注,并认为此事件若没有妥善获得解决,势必对华教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董教总特此发表文告如下:
- 董教总表示,3月21日新学年开课在即,因此现阶段在处理启智华小新校舍土地拥有权的事件上,应以师生利益作为大前提,以利教学的进行。有鉴于此,涉及各造应放下歧见,开诚布公的进行协商,寻求共识,携手合作,妥善解决各项技术性问题,达致共赢。
- 为了确保师生有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特别是在疫情严峻的时期,做好防疫工作,保障师生安全,学校更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教学活动。有鉴于此,在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教育部应先允许吉隆坡启智华小在3月21日新学年开课时,继续使用新校舍。董教总表示,启智华小学生人数众多,若只能使用旧校舍,而且由全日制转为实施上下午班的制度,这不但不利学校的顺畅运作和衍生许多不必要的问题,也与教育部要落实全日制的政策背道而驰。
- 董教总表示,吉隆坡启智华小的事件再次凸显了教育部以校地拥有权把学校划分为“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而引起种种不必要的问题。事实上,董教总和广大华社向来都不认同教育部这项措施,并提出了反对的声音,但一直没有获得当局的正视和解决。董教总表示,无论校地拥有权属于政府或董事部,各源流小学都是国家教育体系内的学校,更何况启智华小董事部基于学校空间有限而筹款买地建校,这是协助国家办教育和培养人才,理应获得赞扬与肯定。董教总认为,必须回到问题的根源,进行全面的探讨,一劳永逸解决以校地拥有权把学校分类为“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并以此来给予不平等待遇的不合理措施。
- 基于华教,乃至国家教育的利益和长远发展,董教总吁请涉及各造冷静磋商,无需进一步公开互相指责,这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导致矛盾持续升温扩大,模糊了事件的本质。与此同时,董教总也会设法联系各有关方面,并希望能够促成大家坐下来会面,继续沟通,全面探讨当中的问题,寻求符合教育部、董事会,以及师生利益的共赢方案,妥善解决启智华小的问题。
2022年2月12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2年2月12日
针对媒体报导吉隆坡部分学校接获教育局的正式通知,指示学校只能依据MySTEP系统来申请临教及代课老师,而不能通过家教协会聘请临教及代课老师,董总与教总表示高度关注,并出席了由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所召集的线上交流。董教总当下也要求教育部必须检讨此项决定,以便灵活解决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 华小师资短缺乃数十年来教育部未能解决的沉痾宿疾,已严重影响华小的正常运作和教学活动,加上教育部去年杪批准大批教师申请调派至其他州属执教,这使得许多学校的师资短缺问题更是雪上加霜。董教总表示,教育部和教育服务委员会必须全盘检讨现有机制,并紧密协调配合,以便在开学前确保所有师资短缺都被完全填补。
- 董教总指出,虽然教育部去年7月份为全国各源流学校展开一次性招聘1万8702名教师的计划,展现了解决师资问题的决心和诚意,但据知华小某些科目的应征人数却极不理想,而且校方亦没有把握其缺额会否及时获得填补,因而需要超前部署,各校提前通过董事会或家教协会自掏腰包聘请临教,以免学校的日常运作遭受进一步干扰,也避免学生的权益受损。
- 董教总表示,华小自行招聘临教是人民自发襄助国家教育在师资培训不足的义举,更是行之有年的自救方案。如今教育部规定学校必须通过MySTEP系统申请临教,虽然这项措施旨在确保临教的素质,但根据许多校长的实际办学经验,有关系统程序繁琐,而且许多申请未能迅速获得批准,导致学校的教学安排受到干扰。因此,董教总要求教育部必须重新检讨这项措施,同时简化有关系统和申请程序,以免打击华小师生的教学进度。
- 马汉顺副部长在与董教总等团体进行的线上交流中表示,各华小仍可自行聘请临教,唯必须先向教育局申请。董教总因而表明,教育部应尽快公布各华小自行聘请合适临教的具体程序,以便多管齐下地及时应对眼下因师资短缺而引起的诸多弊端。同时,在此非常时期,教育部也应特别拨款给各华小招聘临教应急。
- 董教总吁请教育部 设立一个专门讨论华小事务的沟通平台,定期召集各大华团和教育机构,一同集思广益,充分协调并制定出完善且针对性的短、中、长期机制,以便科学地全面解决已长期影响华小运作的各种问题,包括当下引起各界热议的师资短缺问题。
2021年12月29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2月29日
针对吉隆坡高庭驳回3名来自不同组织人士挑战华小和淡小违宪的诉讼,并裁定华小和淡小使用华文和淡米尔文作为教学媒介语乃符合联邦宪法,董总与教总(董教总)表示欣慰,并发表文告如下:
- 高庭宣判华小和淡小使用华文和淡米尔文作为教学媒介语是受到宪法第152(1)(a)和第152(1)(b)条文所保障,因此符合宪法。董教总对此感到欣慰,并表示这项标杆性的判决,不但是证明了我国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合法地位及其所应享有的平等权益,更有助于巩固我国多元社会的特征,并有利于国家的和谐与发展。
- 董教总表示,多源流学校教育制度早在国家独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自50年代以来,各源流学校的地位都明确列入我国各个教育法令,并获得联邦宪法的保障,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遗憾的是,一些团体漠视我国各族人民自由发展本身母语教育的权利,入禀法庭挑战华淡小的合法地位,蓄意挑起种族敏感情绪。高庭的判决也说明了这些团体的立论是无的放矢,站不住脚。
- 董教总表示,我国各源流学校并存发展已超过两百年之久,不但是我国多元社会的特色,而且数十年来的存在与发展证明了多源流学校不但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反而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建国人才,对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因此,董教总促请各造必须以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和理性开明的态度来看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因为这才是真正符合我国多元族群的实际需求。
- 董教总重申,华淡小合法地位在《联邦宪法》下获得保障,这是不能够被任何人随意加以剥夺的基本权益。虽然高庭今日的判决,守护了联邦宪法赋予各族人民学习及教导母语的权利,但单元化的思维已经在教育领域根深蒂固,因此,华社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并成为母语教育坚强的后盾。
- 董教总吁请政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制止任何破坏我国多源流教育制度的言行举止,杜绝任何蓄意破坏我国多元特征的恶劣行径,以免继续撕裂我国的多元社会。与此同时,政府有义务强化我国现有的多源流教育制度,给予各族群母语教育发展平等的待遇,致力于促进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2021年12月13日 | 联合文告
董总与教总联合文告
2021年12月13日
驳斥马哈迪同化老调
吁莫受狭隘思维煽惑
前首相马哈迪新书赤裸裸鼓吹语文同化政策,点名董总破坏国民团结,惟其指责明显悖离事实,董教总予以严正驳斥,呼吁各族人民莫受狭隘思维煽惑。
马哈迪日前的主张,只是重复过去政客动辄归咎我国多源流教育制度破坏国民团结的言论。这种老调不过是想当然耳的想法,缺乏实证调查研究支持,充其量仅代表狭隘的刻板印象。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国小学生的国民团结意识优于就读华小的各族学童。何况,国内外不少研究显示,种族主义的根源来自制度性政策偏差、社会资源分配等因素所致,反之与多源流教育制度无关。
马哈迪举印尼、泰国早年反华同化政策为例,藉此鼓吹其同化主张。孰不知印泰两国早在2000年以后已改弦易辙,顺应国际人权潮流,放弃同化政策,开放学习华文,并允许设立华文学校。事实上,泰南的马来穆斯林族群当年同样受害,被禁止学习马来文。泰国昔日同化政策非但无法团结泰南马来族群,反而令泰南马来族裔遭到文化迫害,引发当地更大的反抗,造成局势动荡。
董教总作为民间团体,坚信母语教育为基本人权,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董教总既捍卫本身的母语教育权利,也尊重各族群的母语教育权利,秉持各族文化共存共荣的理念。我们坚持在尊重马来文作为国语官方语文的政策下,争取母语教育应有的合理地位。我们的一切活动,皆是尊循宪政体制下,依据普世人权价值,捍卫母语教育,维护本地的多元文化特质。
我国仍未解除新冠肺炎威胁,民生问题严峻,所幸各族群无私自发互助,共克时艰。惟独某些政客为一己私心见缝插针,屡次炒作族群课题。马哈迪的新著书名虽标榜新马来西亚,内容实际上却沿用守旧狭隘的思维来看待国家未来。时移世易,民智已开,我们有信心国人不会轻易受其煽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