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育部长给白小事件的最后通谍

董教总文告
2001年1月19日

 

教育部长16日正式给白沙罗华小董家教7天期限的“两个选择”,即说服所有学生与培才(二)校共校,或所有白小的学生须回原校上课,而白小迁到丽阳镇的的申请将作废。董教总对教育部长给白小事件的最后通谍发表文告如下:

    1. 董教总重申1月6日在紧急联席会议的议决案,即教育部应该尊重家长的意愿,保留白沙罗原校,积极落实在丽阳镇兴建分校,以解决有关社区对教育的基本设施的需求。

 

    1. 如今教育部长给白小董家教上述7天期限的两个选择,说明教育部不愿增建华小。我们在1月6日的文告中强调,教育原是现代社区生活的基本需要,教育是为社区而服务的。白小事件中留守原校的学生与家长坚定的证明,他们需要保留原校,以作为社区最基本的教育设施。而迁校的学生与家长也证明,他们需要更宽大更方便的教育设施与学习的空间。因此,白小全体学生和家长都有保留原校与在丽阳镇设立分校的需求,这是具体而殷切的社区民意,怎能悍然不顾民情,用打回原形或关闭白沙罗社区基本教育设施的强制性通令加以解决呢?

      董教总认为,部长的强制性通令不仅不是解决白小事件的方案,反而是开倒车的做法。并且,它将事件发生以来造成国家在“社会成本”的巨大损失,及人民对政府的信心问题,皆搁置不理。

    2. 在白小事件中,一校两地或建立分校的要求,原是最低限度的解决方案。其实,白小事件的远因是政府长期漠视民意,违逆一个社区最基本的教育设施之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要求。据资料显示,从1987年至2010年,在八打灵市议会的管辖区内将增建35所小学,占地面积大约249英亩,平均每所小学约7英亩,但是这35所小学都是国小,没有一所是华小或谈小。这些资料是来自《八打灵县及部分巴生县结构发展大蓝图》(结构蓝图:Rancangan Struktur Daerah Petaling dan Sebahagian Daerah Klang),于1995年8月30日在雪州宪报上公布的。

 

  1. 董教总从来没听闻过国民小学需要“搬迁”或建立“分校”的,而淡小则在面对园丘的发展情势下,只有关闭一途。董教总因此长期坚持政府必要因应城市规划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增建华小或各源流母语学校,好比政府在新社区积极增建国民小学的基本政策一样。从这个角度出发,丽阳镇的新校园,其实应该正名为“丽阳镇华小”而不是“白沙罗华小”。而现在的白沙罗华小原校,则只能是属于白沙罗社区的学校。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