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来西亚城乡与国家发展规划剖析建立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发布暨《马来西亚教育评论》推介礼 董总主席天猛公拿督刘利民媒体发言词

日期:2017年11月18日(星期六)
时间:上午12时30分
地点:董总A401会议室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中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抽空出席今天的“制度化增建华小”新闻发布会及《马来西亚教育评论》推介礼。

第14届全国大选脚步越来越近,政府不时为华社带来好消息。10月26日,教育部长拿督斯里马哈基尔宣布批准增建10所全新华小和搬迁6所华小。对于教育部的宣布,本会除了表示欢迎,同时也希望政府尽快落实增迁华小的承诺。

可是在发展华文教育的大前提下,这并不是一个长远的规划,也不是董总争取华教权益的最终目标。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制度化增建华小。华小的增建应比照政府增建国小的方式,由政府统筹统办,按照城市和社区人口以及未来的教育需要,制定增建各源流学校的指南和规范。现有学校保留地也应依据需求,开放予各源流学校增建之用,而政府理应承担所有的建校经费,同时纳入大马计划和财政预算案,以及教育部的教育发展蓝图和建校计划。
    
董总今天要公布“从马来西亚城乡与国家发展规划剖析建立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重点有:

(1)    制订和落实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和运作机制,比照增建国小的方式,制度化增建足够的各源流学校,由政府统筹统办,主动规划和落实增建华小和淡小的计划,承担建校所需的全部经费和学校保留地,纳入大马计划、财政预算、教育蓝图和建校计划。

(2)    明文规定分配学校保留地给各源流学校,并按照社区学校规划原理、人口结构和各源流教育需求,制订增建各源流学校的规划标准,纳入城市和谐、房屋和地方政府部城乡规划局以及教育部的学校规划指南,发出通令给相关政府部门,以有效落实增建各源流学校的计划。

(3)    采用“地理讯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建立数据库,以加强各源流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保留地分配的成效。把教育部/州教育局/县教育局、土地与矿物局、水利和灌溉局、统计局、城乡规划局、地方政府所拥有关于人口、教育、土地、地理、交通等的规划资料和数据,输进有关“地理讯息系统”,用于规划增建各源流学校。

(4)    规定在《1976年城市与乡村规划法令》下制订的各地发展蓝图(结构蓝图和地方蓝图),调查研究当地各源流学校的发展现况(含学生人数和校园拥挤等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建议。这包括列明每一个源流学校需要增建的学校数量(含需求、供应和短缺统计),学校保留地的分配、面积和地区分布,以及何年需要建校的规划期限。

(5)    信息透明化和公开化。
(a)公布在大马计划、财政预算、教育蓝图和建校计划下增建各源流学校的计划详情,包括每个源流学校需要增建学校的地区、数量、校地分配、建校经费、建校进度表等具体执行方案。
(b)公布建校进展报告。

(6)    每当宣布批准增建华小和淡小,也必须同时宣布批准分配学校保留地和全额建校经费,早日完成发放学校保留地和全额建校经费,确保建校工程在一两年内顺利完成,学校早日建竣启用。确保有关学校保留地是符合规划标准面积和真正适用于建校的地段。

长期以来,政府有一整套关于规划和落实增建学校的制度及其运作机制。此制度及其运作机制是从联邦政府延伸到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层次,各级政府有其各自扮演的角色。联邦政府需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配合,才能顺利获得学校保留地,取得建校工程的相关准证,完成建校工程。

然而,增建何种源流学校则由联邦政府决定或批准,惟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从城乡规划专业方面,向联邦政府提出每个源流学校需要增建的学校数量、地区、学校保留地的分配和面积,以及何年需要建校等建议。

追根究底,只要联邦政府像增建国小的方式一样,把华小、淡小等其他源流学校纳入增建学校的制度及其运作机制内,就能进一步作出改善,进而建立具有真正意义的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及其运作机制。这个制度及其运作机制是否真正获得落实,最终取决于联邦政府的政治决心、诚意和行动。

董总促请政府领袖不要停留在不断重复长期以来的所谓“探讨”、“检讨”、“研究”、“讨论”、“与成员党协商”增建华小的老旧论调。我们认为政府必须以各族平等及家长有权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其所受的教育的原则,检讨和修正不合理和不合时宜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改以公平、多元和开明政策对待我国各民族母语教育的发展,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

董总希望“从马来西亚城乡与国家发展规划剖析建立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这份报告可以厘清增建各源流学校,包括华小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也希望问题能够获得高度重视及解决。    
    
今天,除了发布“制度化增建华小”,董总也要向各界推介《马来西亚教育评论》。

《马来西亚教育评论》是由董总出版的一份半学术的教育专业刊物,一年两期,内容包括专论、议题评论、观察笔记、书评、教育数据等。这本刊物设定的主要读者群为教育工作者、教育领域相关的学者和大学生以及关心教育课题者。《马来西亚教育评论》的出版是董总的一项尝试,期许透过这份刊物的面世,建构华教论述生产机制,打造理性政策辩论平台。

众所周知,董总的其中一项重要务,就是推动华文独中教育的永续发展。董总与各华文独中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体现在理念与精神的引导,以及合作互助的关系。董总是透过理念、论述和专业,去说服、影响和协助各独中办学,让各校愿意接受、遵循和追随董总所倡导的办学使命、方针和模式。

如果说董总是华文独中教育的领头羊,主要就是指董总对各独中的观念领航,以及统筹办理诸如统考、统一课程、师资培训和升学联课等业务。有鉴于此,董总要真正做到观念领航,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描绘若干理想状态,或高谈一些空洞的改革口号。要做到观念领航必须要扎根在对过往有清晰的理解,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准确的判断上,从而才能高瞻远瞩对症下药,擘划各项具体可行的前景蓝图。

我们希望透过《马来西亚教育评论》的创办,为董总打造一个健康的理性政策辩论的平台,针对不同的教育课题,就事论事,理性讨论。董总作为刊物的主持单位,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抹黑造谣、抄袭造假,欢迎海内外学者专家,就重大教育课题,畅所欲言,大鸣大放。

最后,我要勉励《马来西亚教育评论》的编辑同仁,积极为刊物的水平和格调把关,在未来扮演董总和海内外学界沟通的桥梁,成为董总开拓学术出版业务的标志。

在结束前,我要特别感谢华教元老拿督林源瑞为《马来西亚教育评论》封面题字,让这份刊物生色不少。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事如意。谢谢。

Tags: